行业罕见!监管召集28家头部量化私募培训,重点有哪些内容?
财联社3月4日讯(记者 闫军)3月4日,沪深两交易所联合发布了举办量化私募机构交易合规培训的公告。公告指出,此次培训的目的在于,帮助量化私募机构及时、准确理解量化交易监管思路和工作要求,切实提升合规交易水平,防范量化交易风险。来自28家头部量化私募机构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有行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此次培训是上周举办的,28家头部量化私募的法务、合规负责人出席了培训,参会对象覆盖了当前百亿以上的量化私募机构,这些头部机构也在监管的重点监测名单中。上述人士指出,监管在培训上强调了两点:一是重点重申异常交易行为。日前因异常交易行为,灵均投资被沪深交易所暂停了三天交易,此次监管再次将“异常交易”进行了明确、清晰的重申。事实上,异常交易的监管是对市场各类参与主体的要求一视同仁,不过量化因交易更快所以被重点关注。二是要求量化机构重点关注交易行为对市场影响。该人士指出,监管表示,在市场流动性不高的当前,量化能够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与此同时,也存在量化交易本身占比过高的问题,这就要求量化私募机构更加慎重。关注自身交易对市场的影响。据悉,监管也列举了几例未公开的异常交易典型案例,向机构进行了宣导。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培训可以了解到,监管对量化的认识是很客观的,包括DMA等数据模型、规模、交易占比数据都非常完备。“培训后,我们内部也进行了传达和学习,以后在交易中严格按照监管制定的规则来,向监管的要求靠齐,消除市场对量化存在的误解。”上述人士指出。两交易所对量化进行培训,28家头部参与沪深交易所公告显示,此次培训,深沪交易所通报了量化交易异常交易典型案例,介绍了量化交易监管总体思路,明确要求量化私募机构加强内部风控管理,防范交易过程中出现影响证券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等情形,切实规范量化交易行为,落实好合规交易要求,保障市场稳健运行。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加强量化交易监管,对影响市场正常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量化交易异常交易和违规行为,快速反应、重拳出击。下一步,沪深交所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把维护公平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证监会统一部署,加快建立完善量化交易监管安排,进一步扩大量化交易合规培训的范围对象,规范量化交易行为,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业内解读:监管关注两大核心根据多位业内人士的反馈,此次培训核心点有二:重申异常交易行为、要求量化机构重点关注交易行为对市场影响。在重申异常交易行为上,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此次培训,量化私募更加明确了异常交易行为类型。根据此前要求,沪深交易所对各类异常交易行为的定义、构成要件与量化标准有明确规定,5大类典型异常交易行为的量化标准,包括虚假申报、拉抬打压股价、维持涨(跌)幅限制价格、自买自卖或者互为对手方交易、严重异常波动股票申报速率异常等。“程序化交易账户上报后,如果出现异常交易行为,监管可以第一时间穿透到管理人,进行调查。尤其是短期内交易冲击指数涨跌的,各家要引以为戒。”上述人士指出,严格异常交易行为是监管一以贯之的明确态度,在量化方面,监管还强调了撤单率“谎骗”行为。当然,下单出错的情况在所难免,但是利用程序化交易频繁委托、撤单的行为对于市场其他投资者会有误导,这类过度投机行为,也是监管方向之一。在要求量化机构重点关注交易行为对市场影响方面上,有业内指出,利用程序化交易的工具,量化私募机构应该在算法交易模型设置减少对市场波动,量化需要以本身以价格优先,而不是要造成市场波动。在今年春节期间,市场流动性低迷,量化私募是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但是在规模过大、策略趋同以及过度交易等因素之下,交易行为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尤其是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开盘后灵均投资一分钟之内在沪深交易所合计卖出超过25亿元,对沪指、深成指数造成冲击,严重影响了正常交易秩序。因此,沪深交易所决定从2月20日起至2月22日止对宁波灵均管理的相关产品连续实施暂停或限制投资者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即暂停或限制相关产品账户在上述期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所有股票交易,同时启动对宁波灵均予以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程序。事实上,监管对存在异常交易的调查并非灵均投资一家,在此次培训上,沪深交易所还通报了其他量化交易异常交易典型案例,强调量化机构的风控管理。业内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此前量化的确存在过度交易的现象,尤其是在中证2000指数上,因缺少股指期货等工具,无法做到完全对冲,会产生一些对市场的扰动。当前,随着量化规模的下降,交易拥挤度下降,各家风控合规意识的提高,尽量去规避减少交易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行业或加速出清在春节的微盘流动性危机中,量化私募业绩出现大幅回撤,包括DMA规模大幅下降,量化也遭遇了一定的赎回,当前存量规模已经有所下降。依然以DMA业务为例,财联社记者从多方渠道拿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前后,微盘下挫让DMA业务元气大伤,自2023年底至2024年2月8日区间数据推算,DMA规模下降约50%。当然,这一数据仅包含监管口径,事实上,市场人士指出,2023年以来,部分中小私募存在通过DMA上规模的利益驱动,部分收费存在费率1%+40%,包括部分劣后额度销售给散户,这或是监管提及的违法违规行为。投资者适当性及合规性都存在瑕疵,投资者要注意做好识别这类产品的风险。当前,有些小机构在未备案的情况下已经私下发行DMA产品,在业内看来,后续这些违规和违法行为或将受到严厉的监管处罚及问责。某头部量化私募机构表示,监管趋严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只有满足监管要求,加强合规风控意识,在规则之中发展,才能在行业中走得更远。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